鄭州的二砂創意園今年終於開工了,這意味著啥?在不久的將來,鄭州也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798,像北上廣一樣,有自己的文化地標。那麽,你知道文化地標的意義嗎?二砂又何德何能擔此重任呢?
廣州紅磚廠
問題還真不少,不過都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也許不是每個城市都有文化地標,但每個城市都應該有,所以鄭州需要這個東西。
至於它的用處,看看那些成熟的例子就明白了。
廣州有個紅磚廠,以前是中國最大的罐頭廠,現在是文創園區,藝術家們把廢棄的生產車間改造成LOFT風格街區,聚集了很多知名畫廊、設計工作室、藝術家工作室、媒體、時尚店鋪等等,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力。
去廣州玩兒都不會漏掉這個地兒,不光是普通遊客,那些名人、藝術家、學者等等都會光顧。就連淘寶上那些網紅照片都是在這兒拍的,再普通的東西拿這兒一拍都能美到掉渣,讓人果斷剁手。
再來看魔都上海,蘇州河畔的M50創意園區裏各式各樣的藝術風格亮瞎你的眼。M50曾是上海棉紡織工業的聚集地,2001年開始有藝術家陸續入駐,2004年就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麵,被評為上海必去的十大文化地標之一。

上海M50
寫到這裏,就心疼鄭州,人家文化地標有十個之多,咱連一個都拿不出來,真是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上海市民周末哪裏嗨,M50歡迎儂。這大概就是它最接地氣的作用,當然,還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學藝。有文化的地方會越來越有文化,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文化人。
還要提的就是北京的798。上世紀90年代末,中央美院雕塑係做雕塑放大樣需要大房子,就近找到了軍工企業798廠,當時798廠不景氣,處於半停產狀態,靠出租廠房度日。
中央美院一開頭兒,很多海歸藝術家就發現了這個風水寶地,紛紛來租房子辦工作室。2008年達到高峰期,截止到2016年,798附近的各種藝術家工作室聚集地達到幾十個,總人數近萬人。
且不說別的,798的發展拉動了北京整個朝陽區文創產業的發展,據相關部門統計,2005年朝陽區規模以上文創企業收入是560億元,到2012年,這個數字漲到2120億元。

北京798
798不但給北京市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還給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提供了一個藝術勝地。
然鵝,其實,鄭州也有這麽一個地方,叫“二砂”。它作為鄭州打造的四大曆史文化片區之一,聚合了官方和民間兩股力量,都盼著它能扛起鄭州“文化地標”的大旗。
2018年7月5日,鄭州城市規劃局開了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二砂文化創意園的設計規劃方案,計劃投資150億,擴建以後規模達到800多畝,相當於兩個鄭州動物園,可以媲美北京798,所以它被稱為是鄭州的“798”。
二砂夠格成為鄭州的新文化地標嗎?
那麽,讓二砂”來當鄭州的文化地標,它夠格嗎?
“二砂”在鄭州中原路華山路附近,具體位置請問地圖。是曾經的中國第二砂輪廠,新中國“一五”計劃初期,由民主德國(簡稱東德)援建。
它在鄭州工業界占據了多個第一,比如國家投資最多,相當於5個國棉廠的總投資;廠區麵積最大,有800多畝;有最高的煙囪,高度達64米。


砂輪是一種磨具,號稱“工業的牙齒”。二砂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砂輪廠,也是亞洲最大的,在全世界也排在第二位。在那個四處冒著蒸汽的工業時代,它的貢獻可想而知。
1993年,二砂改名為白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河南第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開始,隨著社會各領域的轉型,二砂這個工業界的大佬逐步走向沒落。
此後,二砂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淪為一片滿載時代記憶的老廠區。直到2013年,隨著“文創”而來的藝術家喚醒了沉寂多年的二砂。
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二砂已經褪去了工業大佬的光環,變成亞洲最大的東德建築群,一棟棟別具風格的建築,是時代的記憶,也是鄭州人的記憶。
不到兩年的時間,二砂就文藝範兒十足了,鄭州“798”的名號也叫起來了。

但鄭州跟北上廣沒法比,沒有人家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和資源,不論是錢還是人都比人家差很遠。
因此,二砂的發展是一波三折,應該說是漫長而艱辛的。它是民間自發形成的,正好貼合了市民參與的理論。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叫薑順,是一個攝影師,2013年他在二砂租了1000平米的廢棄熱力交換站,開了他的攝影工作室叫“梧桐”。
他剛來二砂的時候就特別興奮,因為這裏跟北上廣的那些著名的文創園區太像了。他覺得鄭州也可以有紅磚廠、798。
巨大的熱力管道、高高的煙囪,空曠的德式廠房,夾雜期間的大雪鬆和法國梧桐,以及淹沒在雜草叢中的鐵軌等等,到處都散發著大工業時代的氣息,刺激著藝術家們的創作神經。


跟薑順一起來的還有個文青叫王錚,最早他在二砂附近開了一個咖啡店叫“西咖啡”,關門之後他又在二砂南院開了個“二砂文創聯盟”。
接著,陸續有藝術愛好者進駐。薑山跟朋友一起開了攝影公司、畫廊和酒吧,青年畫家李洋開了畫廊和畫室,楊珂則開了個“木石雕塑”。
這些文青組成了一個文創小集體,還起了個名字叫“二砂藝術中心”。也就是2014年他們的到來,給二砂帶來了生機,一年裏,能租的老廠房都租差不多了。
但是,就在二砂有點兒火花的時候,白鴿集團貼出了通知:集體搬遷。
因為政府要對二砂進行改造升級,所有的租戶必須在2016年1月1日之前都得搬走,包括白鴿集團在內。
而事實上,這些租戶們與白鴿集團的最初簽的租約也隻到2015年底。這是咋回事呢?
對於二砂,2013年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了要保護利用工業遺產的問題,把二砂開發成文創園區。所以二砂的改造計劃從那個時候就開始醞釀了。
搬遷通知一出,一些不明就裏的媒體就開始大寫特寫,比如:鄭州“798”要拆了,再不來就看不到了;二砂要死了之類的,本來就很惆悵的二砂,讓輿論搞得更悲劇了。
憤怒的楊珂跳出來說:誰說二砂要拆,簡直是胡扯八道。

楊珂的木石雕塑
他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家在國棉六廠,對這些老企業有很深的感情,他有一個願望,就是把這些老廠區變成藝術區。為此他還和朋友一起給政府寫過報告。
二砂讓他的願望變成現實,盡管比較短暫,但在他看來這兩年是二砂的1.0時代,往後二砂會進入2.0時代。
他說等二砂改造好了,還得回來。
自發形成的二砂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基礎設施簡陋,環境差,缺乏管理,如果沒有官方支持,天知道它能走多遠呢?
但是它在1.0時代的反響還是很不錯的,攝影師薑順說,這兩年裏幾乎每周都會有數百人來到他的工作室裏參觀,有愛好文藝的青年,也有來找回憶的中老年人。
藝術家薑山認為工業遺產的價值不可估量,對很多市民來說,工業世界很遙遠,二砂留下了極具規模的工業遺跡,保護和利用是對未來負責。

那麽,再來看,二砂到底能不能擔當鄭州的文化地標?
我想借用楊珂的話來回答:二砂對鄭州的重要性,我不多言,但是二砂對於我來說,是如伴侶一般重要。我願將我的餘生,埋葬在這裏,二砂的春天裏。
最後,歡迎各位小夥伴就文中的問題暢所欲言,在留言區寫下您寶貴的建議。
(圖片來自網絡)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11054 閱讀
2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