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中央紅軍主力從江西瑞金出發,爬雪山過草地,曆經贛湘雲貴川寧甘陝8省區,最後到達陝北延安。而另一支部隊經豫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途徑豫西伏牛山、陝南商洛山、甘南平涼地區,比中央紅軍早兩個月到達陝北,這就是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領導的紅二十五軍。
紅二十五軍的軍部,就駐紮在豫陝交界的三門峽盧氏縣蘭草小鎮,他們開辟紅色根據地,發展壯大,最後策應中央主力紅軍北上延安。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紅軍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在這裏修訂譜曲。蘭草,這萬綠叢中的紅色小鎮由此爆得大名。
恰逢農曆初七集日,來自盧氏、洛南、丹鳳兩省三縣的山民前來趕集,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八百裏伏牛山深處的小街,以它特有的風情歡迎山外來客。 蘭草村,因蘭草而著名。每年三至五月蘭草花開,濃鬱幽香,村民常會挖回家栽種欣賞。 從前,蘭草花遍布蘭草河流域兩岸山坡,其後逐年開荒毀坡,蘭草遂不多見,但石山峭壁仍有星星點點。
雲架山下,豫陝交界的蘭草小鎮
當地民歌唱到:“蘭草花兒不會開,開在深山陡石崖,二十歲哥哥采花來,腳踩石板手扳崖,叫一聲姐哎好乖乖,拉郎一把上花台。”,“蘭草花兒靠牆栽,歪歪扭扭長上來,雨不淋牆牆不倒,日不曬花花不開,實實可憐姐這好人材。”
雲架山下,鐵鎖關旁,這萬山叢中的豫西邊陲小鎮,有好聽的山歌,有好看的蘭花,有好吃的美食,還有青山秀水,於是,慕名而來的山外客小住幾天慢慢品味。
從盧氏縣官坡到邊陲小村蘭草,要翻一座大嶺:官坡嶺。就是這個官坡嶺,見證了一段150年前河南、陝西兩省的邊界勘驗。

官坡嶺
從前,以官坡嶺頭為界嶺,以西為陝西省地盤,以東為河南省地盤。兩省人一山相連相安無事。
到了清末時局不穩,人心不古,盜匪蜂起。加之官坡嶺地勢險峻荒僻,劫路層出不窮,不免發生人命案。 每每告官,分屬陝西商州洛南縣的蘭草鎮急匆匆派員趕來,不是按常規保護、勘察案發現場,而是先行一步,把屍體抓緊挪到河南境內。
等河南省陝州盧氏縣的官坡鎮派員氣喘籲籲趕到時,木已成舟,奈何不得。 根據約定成俗的屬地管理,所有的破案都由河南方承辦,加之朝廷不問青紅皂白限期結案。人力物力經費有限,河南方苦不堪言。
吃遍虧學遍靈。每遇告發人命案,河南方官坡鎮政府製定預案,官府人夜不脫衣睡不躺床,二十四小時待命,一有情況,抓緊往街後的官坡嶺上跑去,如法炮製,把死人扔到陝西境內。不明底細的沿途百姓見狀,以為官府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紛紛拍手叫好。
對此,陝西方應急預案升級,事先挑選精壯小夥,雜事不管,專司界嶺命案,百米衝刺速度抵達事發地。 畢竟,官坡街離官坡嶺頭不足6裏地,而蘭草街距此20裏山路,結果可想而知。

官坡鎮沙溝村的農業生態觀光園
後來,雙方想出一個看似公允的辦法:每遇人命案,兩縣縣令都到場,議定以界嶺中線為準,將死者扶直放下,若倒向哪一邊,此案就由那邊縣令負責偵破。
雙方官府的扯皮和推諉,給盤踞官坡嶺的盜匪提供了可乘之機,而沿途小民百姓非常不滿,鄉紳牽頭聯名上書州府省府乃至京城,控訴地方小吏欺世盜名不作為。
於是豫陝兩省府派大員蒞臨,接洽,談判,運籌帷幄,決定一攬子方案解決這一令人頭疼的曆史頑疾。 不知哪位高參想到一個妙計,把官坡嶺以西的蘭草鎮整個地盤劃歸河南,結束官坡嶺這個“兩不管疙瘩”,把兩省界嶺從官坡嶺西移30裏到箭杆嶺上,釜底抽薪一次性解決問題。

距蘭草街五裏的箭杆嶺上的鐵鎖關,如今豫陝兩省的分界嶺
這個方案兩全其美皆大歡喜。河南喜在多了一塊地盤,山美水美,人傑地靈。陝西喜在終於拋出一塊燙手山芋,蘭草四麵環山皆河南,山高路遠,往昔沒有官吏自告奮勇興高采烈去赴任。
事後實踐證明,上述決策非常了得,河南方責無旁貸重拳出擊,於是盜匪灰飛煙滅,鄉民無不拍手稱快。
陝西人很抱團。起初蘭草人不習慣稱自己為河南人,河南方也不勉強,建製不變,轄區不變,官吏原班人馬照舊,充分體現陝人治陝。就連官話也是陝西腔。直到1950年土改後,蘭草所轄歸官坡鎮節製,逐漸適應蘭草村的稱呼。
▌元宵舞獅會上,公獅子咋把母獅子搞懷孕了?
百年巨變,滄海桑田。如今蘭草人的官話,不知不覺中早已是地道的河南腔。隻是鎮子的格局還在,每逢農曆一、四、七的集日還在,石板街兩邊的木門店鋪依舊。

蘭草街景
蘭草集市的規模遠遠超過官坡鎮農曆二、五、八集日,因蘭草聚集兩省三縣的山民們。每每聽到街上的陝西腔,蘭草人起初視為鄉音,如今已是他鄉人,陝西情結慢慢疏遠。
奇怪的是,150年前屬於蘭草鎮所轄的蘭西、蘭東、火炎、安坪幾個行政村人,對外自稱蘭草人,一般不說自己所在的具體村名。再一次見證,陝人抱團意識根深蒂固、陝西情結若即若離。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一場誤會:那年元宵節,官坡鎮政府組織各村前來耍社火,官坡街上,蘭草村派出舞獅隊與官坡村舞獅隊相遇,一番競技表演後歇息。
無意間,官坡村扮演公獅子的二虎爬到蘭草村扮演母獅子的大狗後背,停留好大一會兒。當時雙方群眾演員都沒在意,正常的鄉裏鄉親嬉鬧玩耍嘛。
但過了整整15天,也就是正月月盡那天。蘭草舞獅隊從30裏外趕來,在官坡街敲鑼打鼓,還是半個月前的盛裝打扮。
這時,扮演母獅子的大狗大腹便便,來到曾經扮演公獅子的二虎家裏,說自己懷孕有喜了,要住到他家來生產,身後是那天參賽的蘭草舞獅隊全體隊員,擠破門邊,滿屋滿院站著,齊喊,餓了,要吃要喝。
二虎大驚失色,蘭草人分明鬧事嘛,找岔子報複他那天的輕舉妄動。聞訊趕來的官坡村幹部,趕緊四路說好話。
蘭草河
蘭草人依然板著臉不依不饒,大狗也不失時機哎喲哎喲亂叫喚,說自己馬上要臨盆了,下個獅子娃擱哪裏。 尷尬不已,僵持不下。驚動鄉長前來說和調解,最後折中方案是,官坡街人好吃好喝招待蘭草村舞獅隊。
整整三天三夜,好煙好酒供應,好饃好菜伺候。這才把蘭草村人打發走,謝天謝地。 蘭草人走時還留下話把,“看在官坡街人實在的份上,大狗就回蘭草坐月子了。”但最後又錘了一句,“啥時間大狗生了獅子娃,立馬來報喜,滿月酒官坡人必須去喝。”
38天頭上,得信後,官坡舞獅隊原班人馬,一身舞裝,敲鑼打鼓,帶著幾套趕製的獅子娃衣裳,前去慶賀。隻有始作俑者二虎低眉順眼,害怕蘭草人又尋其它眼子。
還好,兩村人,兵對兵,將對將,六張八仙桌上開喝,舉杯推盞不亦樂乎。最後不分娘家婆家人,抱成一團稱兄道弟,大醉不起。
尤其是二虎和大狗,鼻涕涎水滿臉不分,交頸而眠,呼呼大睡。 第二天送走官坡人,蘭草人長籲一口氣,一老者撚著雪白胡須,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終於扳回一局。 還是老陝情結,對百年前的劃撥仍耿耿於懷。
▌毛澤東親自將“六項注意”改為“八項注意”,新加的兩條是“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廁所”
當年紅25軍部設在今天的蘭草小學,如今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紀念館”。紀念館位於一座幽靜的小院,共有三個陳列室。

紅軍小學
在陳列室,我們看到紅軍當年穿的草鞋,披過的蓑衣、鬥笠,用過的水瓢、草編碗,以及馬燈、搖把電話、醫藥箱,粗糙,簡陋,令人唏噓長歎。 在小鎮,流傳一個感人的紅軍故事。紅25軍一支部隊駐紮在據小鎮5裏的蘭東村,天寒地凍,一個小戰士偷偷拿了村民的一雙草鞋穿,村民告狀到蘭草街軍部,副軍長徐海東命令手下按軍法處置當場槍斃。
村民聞訊,苦苦求情,小戰士才免於一死。隨後徐海東責令政治部秘書長程坦把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第二條“不拿工農一點東西”這一句多唱幾遍。

紅25軍副軍長徐海東和女兒徐文惠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1927年10月23日,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上井岡山建立根據地,正式宣布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籌款要歸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1928年1月4日,毛澤東率部占領遂川城,四班長在一家土豪大門上貼條子,限令“三天之內送來1000元錢,否則,將這座房子燒掉。” 三天過後,土豪沒把錢送來。四班長就領人把這座房子點著了。
1928年3月28日,紅軍竟然把老百姓娶媳婦的新嫁妝當做土豪財產予以沒收。 為此,毛澤東召集會議頒布幾條紀律:“第一條,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條,不拿工農一點東西;第三條,一切繳獲要歸公。六項注意:一、住宿上門板;二、睡覺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1929年,紅軍經過贛粵邊界地區時,到野外大便,隨便到溝裏、河裏洗澡,引起當地群眾嚴重不滿。

紅25軍順利到達陝北
毛澤東立即把原來的“六項注意”改為“八項注意”,新加兩條是“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廁所”。 1930年9月25日,紅一方麵軍總政治部印發的《紅軍士兵會章程》正式收入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紅25軍譜曲填詞首唱
1934年9月,中央軍委派程子華前來轉達中央的指示:中央紅軍主力要做戰略轉移了,紅25軍也要開辟新的根據地。
同時,還轉達了毛澤東為紅軍製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鄂豫皖省委駐地卡房,程子華和省委領導鄭位三、程坦等人住在一起,那時蘇區流傳著一首《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歌曲,婦孺皆知。程坦受到啟發,就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編成通俗易懂的歌詞,填入這支歌的曲調,並拿到獨立團去教唱。
1934年11月,紅25軍和省委機關2800餘人,在程子華、徐海東的帶領下,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另一條路線的長征,一路衝破重重包圍,於12月4日到達豫西盧氏縣境。
紅軍戰士忍受著饑餓和疲勞秋毫無犯,深深感動了當地貨郎擔陳庭賢,他主動提供了一條鮮為人知的羊腸小道,使紅軍絕路逢生,勝利突圍進入豫陝交界的蘭草小鎮,從此進入了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的新時期。

當年貨郎擔陳廷賢帶領紅25軍突圍的山道秘境
這一時期,紅25軍迅速壯大,隊伍增至到4000餘人,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風紀律教育成為頭等大事。然而許多軍人不識字、接受能力有限。
如何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教育戰士呢? 擔任軍政治部秘書長的程坦和宣傳科長劉華清商議,把那支在獨立團時教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結合當時行軍作戰的實際進行修改,印成歌頁,發到連隊教唱,歌詞為:
“紅軍戰士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得注意,第一實行民主的綱領,最後勝利才能保證;第二服從上級指揮,堅決殺敵才能得勝利;第三說話態度要和好,接近群眾言語最重要;第四買賣價錢要公道,不準強迫群眾半分毫;第五借人家具用過了,當麵歸還切莫遺失掉;第六到處廁所要挖好,不準隨隨便便拉屎尿;第七優待俘虜要周到,瓦解敵軍工作最重要;第八早起門板要上好,上好門板一律捆鋪草。”
1935年2月,中央紅軍派人送來了《告紅二十五軍全體指戰員書》和《中國工農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布告》,這時程坦才見到內容完整、文字準確、條款分明的布告。

他欣喜若狂,連夜按《布告》逐條逐句修改歌詞,第二天由劉華清再次協助將歌詞填入原曲調,並經軍團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批準,在政治部編印的《紅旗報》上刊登。
很快,這支歌就在紅軍各部隊傳唱開來。紅軍唱著它,北上抗日;唱著它,迎來了全國的勝利。 1950年,解放軍政治部組織專人對這支歌的曲子進行修改,1951年正式公布,此後均署名“紅軍歌曲”。直到1981年,《解放軍歌曲》重新發表這首歌,才在《紅軍歌曲》下麵增添了“程坦編詞,集體譜曲”八個字。然而,這時程坦已辭世3個月了。
▌尾聲,小鎮撩開它神秘的麵紗
就在筆者動身結束蘭草之行的那天早上,當地一熱心人士告知,他今年春上趕蘭東農曆三月十八疙瘩廟會途中,路過葫蘆底村一座神廟,門前樹上掛有一口大鐵鍾,自己路過無數遍早已司空見慣,但這一天他忽然來了興致,看看鍾上鑄的銘文究竟寫些啥。

紅25軍蘭草軍部紀念館前重溫入黨誓詞
一看驚喜無比,銘文說的是“陝西省洛南縣三要司蘭草鎮葫蘆底村為祈子求福捐資建廟,並鑄此鍾,高達五尺五,口徑三尺三,重七百四十斤。”鑄鍾年月為“鹹豐十二年六月”。
看來,蘭草原歸屬陝西確鑿無疑,老輩人的傳說不是空穴來風。
如今,盧氏縣官坡蘭草紅色小鎮文化產業項目已經落地生根,紅25軍軍部舊址的擴建、街西紅軍雕塑廣場的籌建、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蘭草生正逢時,撩開那神秘的麵紗,向山外世界它的展示魅力之處。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張衝波,河南靈寶人,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曾任盧氏縣誌副總編,現供職於農行三門峽分行崤山支行。近年致力於口述史寫作,采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挖掘民間記憶。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10950 閱讀
1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