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實現人工智能的,不止發際線堪憂的程序員們。數據標注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的就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逐漸成為了世界數據標注的中心。

路透社曾深入探訪中國鄉鎮,探訪數據標注公司為之帶來的變化。
郟縣是目的地之一。
這是平頂山北部的一個小城,村民被召集起來,做著簡單的任務。
一位大爺跟著工作人員的指揮,慢慢完成一些動作:向左看、向右看……隨後,一位婦女拿了一張摳掉了眼睛和鼻子的頭部照片放在自己的臉上,並慢慢地左右旋轉。
圍觀群眾不時發出笑聲,夾雜著雞鳴狗吠。他們前麵用塑料軟帶綁在三腳架上的相機與土裏刨食的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但對郟縣龍頭槐村的人來說,這早已習以為常。
在龍頭槐廣場,村民習慣以此交換雞蛋、水杯、臉盆等生活物品。雖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錄像要用作何處,更不知道AI是什麽。
與中老年幫相呼應的,是一群17-30歲的年輕人,他們也受雇於這家互聯網公司,負責采集和標注的AI數據。龍頭槐標注站,有130個工位。而龍頭槐隻是眾多標注站裏的一個。
采集到的數據,最終應用到“一鍵瘦臉”和無人駕駛等技術上。

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也就是用電腦框出哪些是車哪些是人。他們大多是高中或以下學曆,框一個框三分到五分錢,一個月能掙多少,全憑手熟。
經理告訴他們:“如果有一天無人駕駛車上路了,撞到人,跟你有直接關係。”但對他們而言,拉框框隻是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至於意義是什麽,沒人知道,也無所謂知道。
互聯網與製作鐵鍋並無二致
隻是機械地重複
王靈曉是數據標注員大軍中的一員。對這個年輕姑娘來說,這是一份暫時還讓人感受不到什麽成果的工作。
靈曉的父親老王在郟縣鍋具廠當工人,他不知道靈曉每天標注的框框是“幹啥使的”,但在他看來,靈曉的工作是高大上的——至少比鍋具廠有舒適度。
老王每天都要帶著麵罩,用電機對半成品鍋具打磨拋光,單調又危險。粉塵亂飛的車間裏堆滿了鐵鍋。
鐵鍋,是郟縣的傳統產業。早在章丘鐵鍋走紅之前十二年,郟縣每年已經能生產7000多萬口鐵鍋了,占領全國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全國13億人,少說得有8億的熱乎飯是從郟縣鐵鍋裏出來的。
在廣闊天地鄉趙花園村,甚至有一座麵積達3平方公裏的鐵鍋產業園。千餘人的村子卻聚集了從事鐵鍋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從業人員逾1.5萬人。
但郟縣鐵鍋為啥一直默默無聞,恐怕老王也想不清楚。
除了鐵鍋,紅牛、煙葉、鐵鍋、陶瓷、針織都是郟縣的傳統產業。
郟縣紅牛的養殖曆史與華夏文明史一樣久遠,從周朝開始就成為了國家祭祀大典上的首選祭品。因此,郟縣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對郟縣紅牛品種保種選育和開發利用工作。在保種區,嚴禁進行導入外血雜交改良。

1986年以來,郟縣多次被評為全國煙葉生產收購先進縣,是上海煙草集團、河南中煙公司、紅塔煙草集團優質煙葉生產基地。
種煙葉、養牛,和製作鐵鍋一樣,都是又苦又累還要掏力氣的活。“老王們”似乎也想不明白,自己的紅牛那麽好,為啥城裏人都要買日本的雪花肥牛?
靈曉工作的機房幹淨舒適,夏有空調冬有暖氣,上午幹四個小時還能歇一個半小時。這已經足夠讓老王這樣的老一輩郟縣人羨慕了。
但在靈曉看來,她和父親在本質並無不同:一個是不停地拋光,另一個是不停地拉框,重複著同一件事情。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憶知青、品美食、謁三蘇、遊古寨。這十二個字是郟縣政府網站對郟縣的定位,似乎也符合大眾對這裏的認知。
國家級曆史文化名村,河南有9個,其中5個在郟縣。李口鎮張店村係“漢初三傑”之一張良故鄉。

· 平頂山張店張良故裏
諸葛亮曾來張店村拜謁,並寫下一段對張良的讚詞:“然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成帝王之師。吾輩歎之、敬之、效之。”
堂街鎮臨灃寨村上過央視報道。這是一個三麵環水的石頭寨子,清朝中葉朱氏三兄弟靠經營食鹽致富,於同治年間用紅石築就寨牆,建起大片豪宅。
在臨灃寨朱家的“官宅”內,朱氏後人朱妙玲正在一米多高的櫃台頭邊招呼客人,這櫃台比她小一歲,始建於1964年,她家的雜貨店是縣裏第一批供銷合作社門市部。
茨壩鎮山頭趙村兩千餘人,八成姓趙。一篇名為《郟縣古村落保護之路》的報道說,興建於清光緒年間的趙氏祠堂亟待維修保護。村上14座傳統院落要整修一遍,恢複街巷傳統風貌,14棵古樹也要全部保護起來。
離山頭趙不遠,是一座叫蘇墳的小小村落。據說,文革時為保護三蘇祠,村人將其作了學堂,牌匾用泥巴糊起來。
這裏不是三蘇的老家,但他們喜歡三蘇,崇敬三蘇,把三蘇當作自己的鄉人,沒事就到墳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話。
三蘇園附近散落著村莊,名字好聽得像詞牌:靳紙坊、天城窪、望石河……西南八公裏外,就是北汝河。
北汝河出汝州小屯鎮,蜿蜒東南行,為寶豐縣、郟縣的界河。左岸流經郟縣的薛店、渣園、廣闊天地、王集、長橋5個鄉鎮。

· 北汝河日落
它曾是一條通航大河。繁華時,貨船賈舶綿延十幾裏,航路直達安徽、江蘇、山東等地。蘇軾當年一定在這條河上飄蕩過。
與之遙相呼應,途經郟縣的萬裏茶道,連接了福建武夷山梅溪村和俄羅斯恰克圖。鄭萬高鐵開通後,又會給郟縣帶來什麽機遇?
可以想象的是,郟縣的傳統產業如鐵鍋、陶瓷一定會得到提升。郟縣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啟動廣闊天地鐵鍋小鎮建設,爭創鐵鍋之鄉。
同時,高鐵也一定會帶來客流量,“中國·郟縣美食文化周”、三蘇新春燈會、姚莊年貨大集,或許會成為郟縣文旅發展的新名片。
而對傳統古村落最好的保護就是“活態”保護,即在保護的同時繼續發揮村莊的原有功能,增強村落造血能力。
蘇軾身後九百餘年,又有一批的青年男女來到這裏,在天寬地闊的農村墾荒。
雖然老王們理解不了年輕人在折騰啥,雖然靈曉們雖然並不明白自己點擊鼠標的意義,對於郟縣來說,一切都在進行,一切也都是機遇。
正如1955年,毛爺爺給它題的詞一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初白,十竅開了九竅。
歡 迎 投 稿
郵箱 yujimedia@163.com
豫記係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17372 閱讀
2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