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妻子下班回來,從包裏掏出一塊圓溜溜、乒乓球大小的東西,說是同事網購的一種香皂,用它洗手洗臉具有消腫止痛、消炎滅菌、防治皸裂、止屑止癢的功效,讓我試試。
在鄉間,直到如今,上了歲數的農人們還把香皂稱為洋胰子,將肥皂叫做洋堿。
這種叫法明顯帶有時代的烙印,如同稱火柴為洋火、稱煤油為洋油、稱自行車為洋車兒一樣,因它們最初皆來自國外,屬於洋人產品,為了與國貨相區別,稱呼時皆在名字前冠一個洋字。
在肥皂這個舶來品沒有走進尋常百姓家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祖祖輩輩的農人們都用草木灰、皂角或者堿麵洗滌衣物;沒有香皂的年代裏,冬日裏莊稼人洗手洗臉,多是用清水一洗了之。
有時候幹完活手髒得實在沒眼看了,才到灶房裏挖一勺堿麵倒進手窩裏,撩點水,兩手使勁對搓。
要是家裏連堿麵也沒有,幹脆從灶膛裏抓上一把草木灰,攥到掌心裏反複揉搓一氣,再從缸裏舀一瓢水衝洗幹淨。
在昔日的鄉間,講究一些的人,譬如愛美的大姑娘小媳婦,洗手洗臉才用農家自製的豬胰子皂去汙。
所謂豬胰子皂,顧名思義就是以豬的胰髒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純天然手工香皂,簡稱胰子。

最初的豬胰子皂,究竟在什麽年代由誰發明,如今已無從查考。
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已經提到用豬胰去垢。
唐代“藥聖”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有對這種“豬胰子皂”的相關記載:用洗淨的豬胰,研磨成粉狀,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
後來人們又把胰子和香堿合在一起,做成湯圓大的團,這就是《兒女英雄傳》中所說的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民間使用豬胰子的曆史,也不知始於何年,因其未登大雅之堂也無從查考。
但可以肯定的是,豬胰子皂使用年代相當久遠,屬於人類原始的去汙方法,直到解放後的六七十年代,還一直廣泛應用,成為民間主要的去汙方法。
後來,市麵上出現了工業化生產的香皂後,上了年紀的人一時難以改口,仍習慣把這些新式香皂稱其為“胰子”或“洋胰子”。

豬胰子皂還具有
極好的護膚作用
製作豬胰子皂的工藝並不複雜,難的是原材料不好找。
早些年,除了臘月,鄉間一年到頭殺豬的時候不多,豬的胰髒自然是一物難求,故而滑溜、去汙、護膚的豬胰子皂也就成了稀罕物,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們更是將其視作心愛之物和生活必需品。
豬胰子皂的使用方法,跟現在使用香皂一樣,先把手或臉用清水簡單的洗過後,再拿豬胰子皂在手心裏揉搓轉動幾下,然後兩個手掌反複對搓,便會產生一層乳白色的泡沫和粘液,將其抹在臉上反複搓洗,其去汙能力,比現在的香皂和洗手液毫不遜色。

豬胰子皂因富含具有活性物質的油脂,不但能把手和臉洗的幹幹淨淨,還具有極好的護膚作用,經常使用豬胰子皂洗手洗臉的女子,雙手和臉蛋兒不僅光滑細膩,還白嫩油潤,像雞蛋的二層皮一樣。
唯一的缺點就是,豬胰子皂含有較多豬油成分,洗完手和臉後會感到油乎乎的,略感不爽。

製作豬胰子皂
多是在臨近年關的臘月
在昔日的鄉間,製作豬胰子皂多是在臨近年關的臘月,此時正是不少莊戶人家殺年豬的時候,不用發愁豬胰髒的問題。
農人們習慣於把豬的內髒稱為“下水”或者“雜碎”,在五髒之中,人們唯獨沒有食用胰髒的飲食習慣,故而胰髒也就不受人待見,難逃被扔掉的命運,如有村人張嘴討要,自然是慷慨應允,把帶著不少大腸板油的豬胰髒取下後拱手相送,畢竟都是鄉裏鄉親,落個順水人情總比扔了好。
粉紅色的豬胰髒富含活性成分,可以有效去除皮膚的油漬汙垢,至於是不能吃還是不好吃,至今我也說不清楚。
堿麵也是製作豬胰子皂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此物是昔日莊戶人家日常必備品,無論是蒸饃還是熬玉米糝,堿麵是必須要放的。
製作豬胰子皂的關鍵環節就是搗,故而也有人稱作“搗胰子”。

從殺豬匠手裏討來的新鮮豬胰髒不能久放,不過夜為最佳,最遲也要在次日,去掉外麵裹著的油脂,剔除裏麵遍布的筋絡,用菜刀將豬胰髒和豬油切成碎丁,剁成細末。
然後再摻上一些堿麵,拌勻後放在粗瓷大碗裏,或者石頭蒜臼內,用蒜錘兒或者擀麵杖的一頭兒反複搗,一直將其搗成粘稠的糊狀後,倒入搪瓷盆裏,再用筷子朝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拌,等到越來越粘稠,筷子攪不動了,停下來從盆裏摳一小塊,用手團成雞蛋大小的圓球。
等一個個圓球都團好了,放在窗台上,晾曬個十天半月,一直曬到圓球瓷丁丁硬邦邦的,豬胰子皂也就做成了。
一頭豬的胰腺至少能製作出十幾個豬胰子皂,五六口的小戶人家,如果節省點用,一年有三五個豬胰子皂就夠用了。
當然,不是每家每戶都做豬胰子皂的,自己家用不完,剩餘的多作為禮物饋贈給親朋好友,或者送給街坊鄰居。

鄉間講究禮尚往來,今年你送給近鄰一個,等來年人家製作了豬胰子皂,必定惦記著給你送來兩個,看似稀鬆平常的一來一往,讓人情更濃了,鄉情更厚了,感情更近了。

返璞歸真的理念
讓消失多年的豬胰子皂
重見天日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社會日新月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國家日用化工產業更是飛速發展,種類繁多的洗滌去汙物品,諸如洗滌劑、洗衣粉、洗手液等,以及各種品牌的香皂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問世。
不僅價格低廉,包裝精美,去汙力強,而且普遍帶有一種芬芳的香味,還有極佳的護膚增白功能,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再後來,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商品極大豐富,不僅城市人用上了香皂、洗手液、沐浴乳,就連鄉村的商店和超市裏,也擺上了琳琅滿目的洗滌用品。

當香皂、洗手液、洗麵奶徹底占領了人們洗手洗臉的陣地,越來越多的農人津津樂道於現代化洗滌用品帶來的舒適和愜意時,過去那種農家手工製作的、曾經伴隨了農人上千年的豬胰子皂便相形見絀,顯得粗糙原始土頭土腦,逐漸遭到冷遇被人冷落,悄然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所幸的是,近些年來,隨著返璞歸真的理念再次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遠離工業化的產品,使用手工純天然的物品,且成為一種時尚,得以讓沉睡已久、消失了三十多年的豬胰子皂重見天日,在網上就可以買到。

當然,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流水線上生產的豬胰子皂的不像過去那樣淳樸簡單,但不管怎麽說,畢竟讓我們重溫了許多年前的那份溫馨和質樸,那種曆久彌香清新淡雅的油脂香味,就像一輩子也難以忘懷的故鄉故人故事,剪不斷理還亂地留在我的內心深處,滋養油潤著我那顆四處漂泊的孤獨心靈,讓我在一次次夢境中體味了人生的滄桑和家的溫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梁永剛,男,1977年生,漢族,河南平頂山人,散文《風吹過村莊》2016年4月入圍首屆浩然文學獎,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愛到深處情自濃》,現任河南省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豫記·專注河南鄉土文化,甄選優質河南特產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記精選好物。
(添加時請備注“豫記好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郵箱 yujimedia@163.com
豫記係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2542 閱讀
27 評論